【斤斤计较的意思】“斤斤计较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对小事过于计较、不轻易让步。这个成语虽然字面上看起来是与“斤”有关,但实际上并不涉及具体的重量单位,而是强调在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反复计较、不肯妥协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斤斤计较 |
拼音 | jīn jīn jì jiào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小人之言,鲜不及物,其心不正,故其言不中,是以君子慎之。”(虽非直接出处,但后世多用于此意) |
含义 | 对小事过分计较,不愿让步或妥协,常带有贬义 |
近义词 | 计较小气、吹毛求疵、斤两必争 |
反义词 | 宽宏大量、豁达大度、宽容大度 |
二、使用场景
“斤斤计较”通常用于描述人在人际交往、工作合作或日常生活中,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过于在意,导致关系紧张或影响整体效率。例如:
- 在工作中,同事之间因为一点小利益而争执不休,显得斤斤计较。
- 家庭成员之间因家务分配问题互相指责,也常被说成斤斤计较。
三、用法示例
1. 他这个人太斤斤计较了,连一块钱的差价都要争个明白。
2. 老王做事向来不斤斤计较,大家都很佩服他的胸怀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语气偏贬义:使用时需注意场合,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。
- 适用对象:多用于描述个人性格或行为方式,而非客观事实。
- 避免滥用:若无明确贬义意图,可考虑使用更中性的表达方式。
五、总结
“斤斤计较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对小事过于在意、不愿妥协的态度。虽然它能准确表达某些人的行为特征,但在实际使用中应适度,以免造成误解或冲突。理解并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更精准地表达语言,提升沟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