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形而上是什么意思】“形而上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,常与“形而下”相对。它最早出现在《易传》中,原文为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:超越具体事物的、抽象的、普遍的原则称为“道”,而具体的、有形的事物则称为“器”。因此,“形而上”通常用来指代那些无法直接感知、但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性的思想或原理。
“形而上”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,强调的是超越物质形态、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存在或原理。它与“形而下”相对,后者指的是具体、有形的事物。在现代语境中,“形而上”常被用来形容抽象思维、哲学思考或理论层面的内容,而非具体实践或物质世界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概念来源 | 《易传》: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” |
定义 | 超越具体事物、抽象的、普遍的原则或原理。 |
对立概念 | 形而下(具体、有形的事物) |
哲学含义 | 强调抽象思维、理论层面的存在。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描述哲学、理论、抽象概念等。 |
举例 | 道德、规律、理念、思想等抽象内容。 |
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,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“形而上”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其在哲学中的重要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