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有哪些】扣件式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临时结构,用于支撑作业人员和材料。为了确保施工安全,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搭设。以下是对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的总结,便于理解和参考。
一、基本规范
1. 设计与计算
- 搭设前需根据工程结构、荷载要求进行设计计算,确保脚手架的承载能力满足施工需求。
- 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方案设计,并经过审批后方可实施。
2. 材料选择
- 钢管、扣件、脚手板等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,不得使用锈蚀、变形或有裂纹的材料。
- 扣件应为可锻铸铁或钢制,且必须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。
3. 搭设高度限制
- 一般情况下,单排脚手架高度不得超过24米;双排脚手架高度不得超过50米。
- 超过规定高度时,需制定专项方案并经专家论证。
4. 立杆间距与步距
- 立杆间距一般为1.2~1.8米,步距为1.2~1.8米,具体数值应根据设计计算确定。
- 立杆底部应设置垫板或底座,防止下沉。
5. 连墙件设置
- 连墙件应每层设置,间距不超过两步三跨。
- 连墙件应牢固连接墙体,防止脚手架发生倾覆。
6. 剪刀撑设置
- 在脚手架两端及中间每隔6~9米应设置剪刀撑。
- 剪刀撑应连续布置,角度宜为45°~60°。
7. 脚手板铺设
- 脚手板应满铺,无空隙,接缝处应严密。
- 脚手板应固定牢固,防止滑动或掉落。
8. 安全防护措施
- 脚手架外侧应设置密目式安全网。
- 每层应设置挡脚板,防止物体坠落。
- 上下通道应设置防滑措施,并设有扶手。
9. 检查与验收
- 搭设完成后应进行验收,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。
-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。
二、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规范一览表
| 序号 | 规范项目 | 具体要求 |
| 1 | 设计与计算 | 必须由专业人员设计,符合荷载要求 |
| 2 | 材料要求 | 钢管、扣件、脚手板等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 |
| 3 | 搭设高度 | 单排≤24m,双排≤50m;超限需专项方案 |
| 4 | 立杆间距 | 一般为1.2~1.8m,步距1.2~1.8m |
| 5 | 连墙件设置 | 每层设置,间距不超过两步三跨 |
| 6 | 剪刀撑设置 | 每隔6~9m设置,角度45°~60° |
| 7 | 脚手板铺设 | 满铺、无空隙,接缝严密 |
| 8 | 安全防护 | 设置安全网、挡脚板、上下通道等 |
| 9 | 检查与验收 | 搭设后验收合格,使用中定期检查 |
三、结语
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不仅关系到施工效率,更直接影响施工安全。因此,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,确保结构稳定、使用安全。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管理,定期培训操作人员,提高整体施工质量与安全意识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