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式微的含义】“式微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描述事物逐渐衰落、减弱或势微的状态。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常见,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形容某种趋势、状态或势力的衰退。
一、词义总结
“式微”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式微》: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?”原意是“天黑了,天黑了,为什么还不回家?”后来引申为一种社会或个人处境的艰难与衰落。现代用法中,“式微”多用于描述某种现象、文化、行业或势力的逐渐衰退或影响力减弱。
- 字面意义:式,语气助词;微,暗淡、衰弱。
- 引申意义:事物逐渐衰落、力量减弱、影响力下降。
- 使用场景:可用于描述社会现象、文化传承、企业状况、个人境遇等。
二、常见用法与语境对比
| 使用场景 | 含义解释 | 示例句子 |
| 社会现象 | 指某种社会风气或传统逐渐消失 | 随着时代发展,传统文化正在式微。 |
| 文化传承 | 表示某种文化或技艺面临失传风险 | 许多民间艺术正逐渐式微,亟需保护。 |
| 企业/行业 | 描述某行业或公司逐渐没落 | 这个品牌因市场变化而式微,已难再崛起。 |
| 个人境遇 | 表示个人运势或地位下降 | 他因种种原因,事业逐渐式微。 |
三、相关词汇对比
| 词语 | 含义 | 与“式微”的区别 |
| 衰落 | 事物由盛转衰的过程 | 更强调过程,不如“式微”含蓄 |
| 崩溃 | 突然的彻底失败 | 强调突然性,与“式微”的渐进不同 |
| 衰减 | 强度或数量减少 | 多用于物理或数据层面,不带情感色彩 |
| 萎缩 | 体积、规模缩小 | 多用于经济、组织等领域 |
四、结语
“式微”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,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,也在现代语境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。它提醒我们,事物的发展并非总是向上,有时也会经历衰落与调整。理解“式微”的真正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看待世界的变化与趋势。


